Cn-down > Domestic news > News content
2014-05-10 来源:中国羽绒金网信息中心 浏览量:2802
国际羽绒羽毛检测实验室萧山办事处日前成立,这意味着以后我区羽绒羽毛制品出口美国在家门口就可检验了,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图为10日上午,美国专家白翔等为检验人员讲解羽毛检测的技术标准。记者杨安平丁力摄
不少巴黎人在经历了刚刚过去的暖冬之后,打定了主意——今后不买冬装,或少买冬装。这是从巴黎时尚杂志传出的信息。
不光是巴黎人不买冬装,萧山人对冬衣的购买热情也在下降。去年冬天,街头穿着厚重羽绒服的市民寥寥无几,各大商场冬衣打折的宣传牌比比皆是。
区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是萧山自1951年以来最暖和的一年,全区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
暖冬让萧山羽绒服行业大受影响。刚刚结束的暖冬,成为令很多羽绒服装厂商难忘的“寒冬”。
出口订单减少
萧山一家向欧美供货的羽绒服厂家说,暖冬不仅让他的订单少了30%,而且一些原来下好的单子,也因为天气变暖,客户提出要求减少供应量,让他们措手不及。
据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区羽绒制品出口大幅下降。2006年我区羽绒制品出口总值仅比上年增长不到2%,相比往年20%以上的增幅,去年是业绩最差的年份之一。特别是羽绒服装的出口,受到影响更大,出口量下降24%。
受暖冬影响,羽毛价格大幅下挫。因羽绒制品滞销,羽毛价格也从去年下半年最高的20多万元一吨,一路下跌到目前的12万元一吨。去年,萧山羽毛出口量同比下降超过20%。
库存积压严重。由于2004、2005年遭遇寒冬,羽绒服畅销,致使全国许多厂家一哄而上,产能迅速扩大。而2006年的暖冬,将羽绒服打入了“冷宫”。据业内人士估计,全国羽绒服库存量约在1亿件。一般厂家的产销率仅为20—30%,面临巨大的库存压力。
重新洗牌在所难免
有关人士称,暖冬将使羽绒行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一些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势必将被淘汰。
2006年是中国羽绒行业的一个转折点。面对暖冬影响以及市场品牌多、产量多、竞争激烈的现状,萧山羽绒企业应及早应对,做精做强企业。
据了解,萧山很多羽绒生产企业都在为国外品牌做贴牌加工,一件羽绒服的出口价格,高的也不过40美元。而到了国外的商场,至少是300美元,品牌的附加值由此可见一斑。而区内一些大企业则表示,面对暖冬压力,单个客户的下单量减少了,但由于品牌知名度高,国家采取了扶持政策,去年的客户数量不比往年少,因此总体上减小了暖冬带来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萧山部分企业已经走在市场的前列,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研发,不断创新。有的企业正在开发新型的羽绒服,朝休闲型、超薄型方向发展,一改过去羽绒服给人的臃肿感觉。在保暖的同时又不失时尚,这也已成为羽绒服设计的一种趋势。
内销与外销并举,不断开拓新市场。2006年我区羽绒制品出口量依次为羽绒制家纺,羽绒和羽毛,然后才是羽绒服。2006年我区羽绒制家纺出口总值达2亿美元,占羽绒制品出口的40%以上,同比增长17%。国外的羽绒制家纺需求量一直较大,而且相对稳定,受气候影响较小。在美国,羽绒被的普及率在50%左右,在日本则达到80%左右。反观国内市场,尚不足1%。
如何引导消费观念,开拓新的市场,是羽绒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尝试,通过高级酒店业向普通市场渗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