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own > Company news > News content
2008-09-22 来源:中国羽绒金网信息中心 浏览量:1745
近日举办的江苏国际服装节上,不少羽绒服企业老总认为,7成羽绒服企业可能今年关门,原因是,由于生产力过剩,今年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关掉了7万多家工厂,就以羽绒 服来说,关门的大约就有70%%。对于高端羽绒服企业来说,这成了其加速上升的机会。专家表示,对中小羽绒服企业来说,要做大、做强,不可能再有以前那样的机遇,需要在多方面努力的同时学会积累实力,厚积薄发。
7成羽绒服企业可能今年关门“今年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关掉了7万多家厂,主要原因之一是生产力过剩,就以羽绒服来说,关门的大约就有70%%。”日前,雅鹿集团董事长顾振华在服装节高层论坛上感叹纺织企业日子不好过。
然而,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韩平表示,尽管今年全国三分之二的纺织企业面临亏损或者基本接近亏损,江苏企业总体情况依然比较好,上半年出口总额137.36亿美元,还上升了21.6%%。重点企业依然保持很好的上升势头,像波司登甚至供不应求。
但是,从整个市场来说,羽绒服的部分市场份额都被少数的强势品牌所拥有,大部分中小羽绒服品牌也只能抓住极小的份额。随着行业的洗牌与分化,对于羽绒服的领先品牌来说,暂时很难有新的品牌能撼动它们的领导地位。
显然,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环境下,中小型羽绒服品牌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2007年,暖冬已经拉开了淘汰赛的帷幕,加速行业洗牌。整个羽绒服行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考验。
盲目投入造成行业“红海”
据业内人士介绍,几年前,羽绒服市场销售一路高歌,很多品牌都因此杀入羽绒服行业。在服装行业其他品类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发展瓶颈的时候,羽绒服行业却一枝独秀。特别是2005年,羽绒服领军品牌波司登爆出一月销售20亿元,单日销售几亿元的销售神话时,仿佛羽绒服成了本世纪服装行业的最后一个发财机会。巨大的销售空间吸引不少生产厂家投入其中,经销商拼命地找羽绒服品牌。
记者了解到,原本做流通的企业,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开始纷纷向品牌转型;原本做其他品类的服装企业转身改做羽绒服,国外知名服装品牌也来抢占中国的羽绒服市场。企业失去理智后,行业也变得越发不规范,多方的盲目投入,导致这个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集中在价格上恶性竞争。特别是2006年的暖冬以来,很多企业都陷入竞争的红海之中,品牌过多、生产过剩,尤其是中小羽绒服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开始以抄底价抛售库存,新产品也不敢生产了。而七成要被淘汰,也许有些出乎这些企业的意料。
不能升级就转型有关人士认为,中小羽绒服企业要想摆脱被淘汰的命运,由于其抗风险能力极低,必须放开思路,走出拼产品、拼价格的误区,尽快走向品牌升级的道路。
不过眼下看来,升级品牌与大品牌抗衡,对中小企业来说并非一蹴而就之事。
因此有关业内分析人士建议,品牌转型不妨一试。首先,产品必须告别模仿的时代,这是中小羽绒服企业的病根,企业必须形成自身品牌风格的产品。
一位时尚买手则表示,随着全球变暖,羽绒服的保暖性已不是卖点了,时尚性、个性化、寻求差异化将更为重要,而问题就在于羽绒服季节性的明显、产品的单一、运营反应速度快,羽绒服想建立有特色的品牌比起一般休闲服饰更难。
近年来,羽绒服知名品牌雪驰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运用国际纳米技术等高科技成果,研制出能增强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集保健环保、实用美观为一体的负离子保健系列产品和抗菌防螨系列产品,迎合了消费者绿色、健康、环保、安全的消费需求。目前,雪驰集团拥有20余项国家专利,成为全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企业之一。通过产品创新,雪驰避开了同质化产品的恶性竞争,实现了品牌的差异化发展。
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是,前几年形势好、发展顺畅的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最终会有一部分不能接受考验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剩下的,将通过品牌的整合、产品的创新、营销模式的改变等多种手段将企业做大、做强。
行业评论人士表示,中小羽绒服企业要做大、做强,不可能再有以前那样的机遇,需要在加倍努力的同时学会思考,思考行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