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own > Company news > News content
2007-12-03 来源:中国羽绒金网信息中心 浏览量:2242
在2006湛江工博会上,一床标价为10.8万元的羽绒被,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宾朋驻足围观。这床天价羽绒被由吴川市鸿基羽绒制品有限公司出产,可在周围环境处零下40℃至零上25℃温度范围时,令使用者体感温和舒适。天价羽绒被可谓“中国羽绒之乡”——吴川赚足了人气、名气和商机。
史料记载,在民国时期,吴川就有人挑着担,边“敲叮叮(小铜锣)”,边吆喝着“鸭毛鹅毛换糖胶”,走村串巷收鸭毛鹅毛等废品。这也是“叮叮佬”的来由。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吴川人纷纷外出闯天下,不少人在外地干起“捡破烂”。1980年,吴川收购羽绒毛量达41吨,比当时回收的废铜破铁的总重量还大。特别是两广、江西、湖南等盛产灰鸭白鸭的地方,羽毛原毛源源不断地运回到吴川来;广州地区日产原毛三四吨,几乎全部流入吴川;吴川成了全国最大的羽绒集散地。
驱车进入吴川可以看到:100多家羽绒厂矗立在国道325线两侧,35条自动水洗生产线、20条高绒生产线,13000台进口制衣高速缝纫机欢快运转。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专家到吴川考察时,感慨地说:“吴川真正是中国的羽绒都市。”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吴川虽然很多人都做着变废为宝的羽毛收购生意,但长时间以来停留在半成品、成品的初加工上。这些半成品、成品由于其蓬松度好、含绒量高而大大优于其它地区的产品,年销售价值达0.8亿元左右,但浙江萧山拿这0.8亿元的半成品、成品深加工成制品,价值则可达十几亿。这也就是说,吴川人辛辛苦苦收购回来的羽毛进行水洗加工为半成品、成品,获得的利润很少,高效益让人家轻轻松松地拿去。这使吴川羽绒人猛醒了,他们决定把搞深加工制品定为吴川羽绒行业发展的方向。
从2001年开始,吴川市委市政府划出1500亩土地作为羽绒工业园,创造“洼地”效应,吸引了紫荆集团以及大批外出老板回乡投资兴办羽绒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
吴川市羽绒协会秘书长张武介绍说,现在吴川市直接或间接从事羽绒行业的农户有3万多人,在依靠轻飘飘的羽毛“杀”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也为3万多户农户开辟了一条增收新渠道。
优胜劣汰,市场无情。为了把羽绒产业做大做强,吴川市把一批小型分散、固定资产不足50万元的小企业、小作坊进行调整合并,使最小的羽绒企业固定资产超过200万元。合并后的羽绒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了约15%,生产效率从过去的80%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市场占有率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
为了争创名牌,吴川羽绒投入经费从不足产值的0.1%提高到1%。经过多年努力,该行业已涌现出“创羽”、“紫荆”、“雪天娇”、“鹿羽”等众多知名品牌,其中“创羽”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和省名牌产品称号,“紫荆”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
小小羽绒,飘进了国际大市场,吴川羽绒真正打响了一个城市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