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own > Company news > News content
2007-08-1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量:2303
位于安徽省无为县城西郊约2公里的无城镇董桥村,人口2100余人,耕地面积701亩,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小村落,金正雨就出生在这里。1980年,金正雨只身一人来到马鞍山,开始了打工生涯。他挑着担子,每天走几十里路,挨家挨户收购鹅毛。1993年,金正雨成功与港商联姻,在董桥创办了全县第一家羽毛加工厂———安徽宏盛羽毛制品有限公司。
在他的带动下,董桥先后涌现出30多家羽毛加工企业,固定资产达2.2亿元,年收购加工羽毛11580吨,占全国羽毛市场80%份额,年交易额达5亿元。全村90%以上劳动力在企业从事羽毛收购和销售,该村去年人均纯收入3850元,90%来自羽毛加工企业。董桥人自豪地在进村路口处树立了一块金字招牌———“中国羽毛第一村”。
金正雨也许未曾想到,当年他们奋力实现的“三级跳”,“跳”出了今天一个羽毛羽绒大产业。目前,无为羽毛羽绒企业有41家,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2006年,全县羽毛企业共实现产值12亿元,上交税金1100万元。企业生产的毛片、羽毛球、羽绒服装、床上用品已销往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并“漂洋过海”到美国、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
创业之初的羽毛加工企业几乎都是家庭作坊式的,没有品牌意识。为改变这种状况,无为县一方面引导这些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的管理方式由家族化向现代企业化转变;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县羽毛加工企业中已有6家注册了商标,8家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同时,无为还在土地征用、行业管理、资金融通、税收、供电、供水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值得一提的是,为克服小农经商意识和企业间无序竞争,2005年11月,无为成立了羽毛协会,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和沟通,规范了企业运作方式,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大大提升了羽毛羽绒产业的整体利润。“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协会功能,发挥其职能,推动羽毛产业做大做强。”会长金信长坚定地说。
16年前走出去打拼的李方义,如今已在浙江萧山拥有了一家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的羽绒厂。今年,他又在家乡投资4000万元创办了一家羽绒制品有限公司,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2亿元。据统计,在“羽绒之都”萧山的羽毛原料市场中,无为人占市场份额70%,每年为萧山创造1/4的GDP。
近年来,随着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成本要素上升的影响,特别是无为“凤还巢”工程的强力推进,像李方义这样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愿望明显增强,纷纷回乡投资兴办企业。无为县抓机遇,投资分期兴建占地1000亩的“园中园”———羽绒羽毛产业园,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培育高附加值的水洗绒产业,“羽绒之都”板块经济向“羽毛之乡”漂移趋势明显。 (胡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