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own > Company news > News content
2007-06-08 来源:中国纺织网 浏览量:2455
丰富的羽毛羽绒资源使我国成为世界羽毛羽绒原料的主要供应国。据了解,中国羽绒(毛)每年产量约36.7万吨,以绝对优势居世界首位,中国羽绒及制品占世界市场70%-80%的份额,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40%,每年羽绒制品出口创汇13亿美元以上,羽绒及制品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我国羽绒服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喜人形势背后,却难掩羽绒业的尴尬。业内人士认为,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成为令中国羽绒出口防不胜防的隐形杀手。其中标签作为羽绒制品的一个重要外观指标,在欧洲和美国等地区、国家都非常重视,专门制定了羽绒羽毛的“标签”标准,并作为官方标准发布。“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正式取消后,本打算能多出口一些,没想到现在进入的门槛反而越来越高。”一位浙江羽绒出口企业老总无奈地对记者说。
标签成了“拦路虎”
去年4月底,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局发布了一项新的规定,要求出口到澳大利亚的羽毛产品必须由出口国官方提供符合其要求的兽医(卫生)证书,否则不予通关。由于该规定发布后立即生效,没有缓冲期,因此导致我国部分出口羽毛产品滞留对方港口,给出口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对于输往欧洲、美国和日本的羽绒产品来说,标签的规定也十分严格。对输往欧洲的羽绒产品,必须注明羽绒和羽毛的百分比含量并注明等级,水禽和陆禽必须标注明确。另外,欧洲标准中标签上还应当标明填充物的重量。对输往美国的羽绒产品如按照《羽绒羽毛产品标签指南》中的规定,除了对使用织物和其它应当有明示的标签外,还必须对羽绒羽毛的种类、含量、耗氧量、蓬松度、混浊度的实测值和羽绒羽丝的数量和填充物重量加以标明。与欧洲和美国相同,出口至日本的羽绒产品标签中也应标注含绒量及最低羽绒含量和最低蓬松度。
据悉,目前我国羽绒服装尚无专用标签。羽绒羽毛填充物的分类和标名不如美国、欧洲和日本技术要求细致、规范和准确。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家羽绒服装生产出口企业,其中包括年出口金额在7000万美元的知名企业,这些企业都表示对各国羽绒服标签的要求情况不甚了解,每次都是来单加工,按照生产企业的要求进行标签标注,至于标签是否符合该国的标签标准则不得而知。而且,一般情况下,耗氧量、混浊度等一些细致的指标更多地出现在质量鉴定书里,而不是在标签上。而企业一旦因为标签不过关就难逃被禁、被拒的命运。
针对此种情况,中国羽绒服工业协会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相关标签细化工作正在进行中,但不方便透露具体的情况。
目前,欧盟及各成员国或相关组织构筑“绿色壁垒”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仅在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就有很多新的法规、指令或标准出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将会受到的影响显然不可低估。
变“壁”为利需联动
综观2006年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在欧盟市场上所受到的诸多“礼遇”,可以看出,尽管中欧达成了纺织协议,但中国纺织品出口形势并不会一帆风顺。欧盟依然在利用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社会责任标准等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而且技术壁垒还将成为2007年纺织贸易摩擦的焦点。
上海世之维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信息总监、中国第一纺织网主编马新征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对“绿色”认证、体系认证缺乏足够的认识,行动迟缓。尽管中欧纺织品争端已经解决,但中国纺织品仍是欧盟方面“围追堵截的重灾区”。要想解决目前包括羽绒服在内的“中国制造”所遭受的壁垒困局,政府部门必须承担起培养企业“危机”与自我保护意识的重担,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并加以完善,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及勇于直面困难的意识;其次,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积极申请国际认证,获得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更要关注国外有关技术标准、包装标准、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等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对策,避免受其影响。
相关专家认为,2007年后,欧美发达国家对产品的环保要求将愈加严格,且趋多元化。因此,我出口纺企应在信息收集、生产环节管理、相关标准制订等方面多下功夫,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是国内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同时破解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绝非仅靠单一力量可以完成,更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联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所研究员杨蓉珍认为,诸多技术壁垒尽管对有些企业来说是可怕的,但只要谨慎挂标,并根据销往国家的具体技术要求,对出口羽绒产品中使用的标签加以关注,更加注重羽绒产品的清洁、安全和健康性能。就能变“壁”为利,可以占领更大的市场,进而获取更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