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own > Domestic news > News content
2016-02-18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胡立彪 浏览量:2296
仅从字面意义讲,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古语言中概率最高的,恐怕就是羽绒制品了。从不久前中羽协的抽检结果看,目前市场上的羽绒制品合格率并不是很高,主要存在用劣质飞丝、羽丝、陆禽毛及化纤棉冒充羽绒填充。这些假冒产品不仅无保暖性,易钻绒,还容易引起过敏及呼吸道疾病。
不法商家行“败絮”之举,自然是冲着“利”去的。目前市场上95%含量的特级鸭绒售价约800元/千克,而95%含量的特级鹅绒的售价则可达1000元/千克。一条200cm×230cm的鹅绒被,需要填充1.5千克鹅绒,成本是1500元,加上被套、包装等成本,这条被子至少要卖1800元才能保本。即使是用鸭绒填充,一条被子的成本价也得1500元。如果市面上的鹅绒被、鸭绒被售价低于上述价格底线,不用想,它们都是有问题的,在看不见的被子里面,一定隐藏了不愿意让人看到的东西。
正是因为外表看不到“败絮”,那个“利”字就容易藏于其中。不管是在实体店还是网店,七八百的鹅绒、四五百的鸭绒被都有在售,甚至二三百的也敢标称是鸭绒鹅绒。这些店家当然不是赔本赚吆喝,他们认定了消费者看不到又不懂行,就干起了偷梁换柱的勾当,用“败絮”换了好绒。保不保暖是大多数消费者判断被子好坏的主要标准,至于被子里面用的是什么填充物,看不到也不知道,商家怎么说就怎么听。在看不到的基础上,加上消费者的不懂和不关心,隐情就更加不堪了。用鸭绒冒充鹅绒还算好的,用更次的飞丝冒充鹅绒的过分之举,也有人干得出来。
飞丝就是在加工羽绒的过程中,短绒毛从羽梗上脱落而产生的无梗短绒毛。飞丝可称为羽绒的下脚料,质量很差,市价也就10元/千克的样子,用它来冒充鸭鹅绒,那商家就赚大发了。就算羽绒制品都留了一小块“窗口”让人检视其中,但事实上这个窗口并不跟羽绒产品的内心(芯)相通,更不可能连接商家的心了。既然是主动给人看的,厂商自然就不会傻到往小窗口里放差东西。关键是消费者大都不懂,看也看不出门道。国家标准《羽绒羽毛标准样品(样照)》对鸭绒鉴定有这样的说明:鸭绒的棱节较大,呈三个一组,较有规律地排列于小羽枝末端,棱节间距离较短,约等于棱节的长度。对于这样描述,普通消费者想必没几个能明白。对于他们而言,莫说区分会游泳的鸭鹅之绒,就算从不会游泳的鸡身上拔些毛拿来,也不一定能分清楚。消费者不懂,市场上存在的用劣质原料冒充羽绒原料、标称充绒量与实际不符、羽绒蓬松度不合格、羽绒清洁度不合格等问题就无法由消费者反映出来,这就必须要求相关专业检测机构参与进来为大家揭秘了。
事实上,我国并不缺少羽绒制品国家标准,比如,早在2002年就制定实施了羽绒服装国家标准GB/T14272-2002《羽绒服装》,对羽绒服装填充物、含绒量等进行了严格规定,并规定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均为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在市场上销售。但从目前市场反馈的质量投诉信息来看,该标准显然被束之高阁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有人说,既然消费者不懂,那就加强学习,学会辨别羽绒制品真假好坏的技巧。也许有人愿意这样做,但这既难保证效果也难以形成决定性力量,而只有监管部门行动起来,进行专业而严肃的监管,才能收到迅速而直接的效果,才能最终揭开隐情,还市场清洁。
至于生产企业,玩“金玉其外”的游戏的确可以赚钱,但见不得人的“败絮”害了人,早晚有一天会败露,会被市场唾弃,终是害了自己。古人讲做人要慎独,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更应慎隐。对企业而言,同样适用——在没有监督及产品看不见的细节也按照高标准严格要求,保证产品质量,而决不掺杂使假。这样的产品绝对是好产品,这样做产品的企业当然是当之无愧的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