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own > Company news > News content
2015-03-31 来源:贵港新闻网 浏览量:7822
水毛阶段
1981年初,在兴华村徐益生、黄垂彪、李务高等人的带领下,桥圩镇形成了400多人的穿街走巷单车鸭毛收购队伍,足迹遍及旧玉林地区。一麻袋、两麻袋、三麻袋……汇集到桥圩镇火车站,运往当时全国最大的两个羽绒厂——桂林、南宁国营羽绒厂,桥圩鸭毛因物美价廉深受欢迎。
1985至1986年,在鸭毛收购队伍中逐渐形成以何国有、莫子豪、良友等十几人为骨干的桥圩镇鸭毛收购个体户,在摩托车运载下,水毛收购开始向柳州、桂林、梧州等城市延伸,桥圩鸭毛也开始通过火车销往广东一带。桥圩(中国)水毛集散地地位初步形成。
分毛阶段
1987年年底,桥圩镇鸭毛进入广东湛江市场,松马村莫庭泽从广东湛江学习回来,仿制发明了板制分毛单箱机,俗称木头机,标志着桥圩羽绒进入分毛时代。随着桥圩特色的板制分毛单箱机的推广运用,在兴华村形成了以莫春开、莫春河、莫春康、莫春庄为代表的一批专门打绒的家庭小作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家庭小作坊由东津路口发展到南兴路口、三塘一带。
1992年起,桥圩羽绒业进行首次技改,板制分毛单箱机改进为铁板分毛单箱机。随着订单增多和技改后产能的提高,桥圩镇羽绒逐渐告别家庭小作坊,进入铁皮厂房的羽绒小厂时代。拥有铁板分毛单箱机的小规模羽绒厂也由1992年的几家发展到1993年的30多家。
1994年桥圩镇政府在过境324国道桥圩村杨屋屯段开发300亩的桥圩镇羽绒城,在聚集效应的带动下,拥有铁板分毛单箱机的小规模羽绒厂发展到60多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张少雄的利丰羽绒厂。1995年,以利丰羽绒有限公司、昌发羽绒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较大规模的羽绒公司开始陆续建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羽绒城羽绒企业达到90多家,羽绒通过大货车远销浙江、上海、江苏三个省份。
水洗阶段
2000年,桥圩镇羽绒行业开始第二次技术改进,利丰羽绒有限公司率先引进水洗生产设备,标志着桥圩羽绒业进入水洗时代。2001年,昌发羽绒有限公司等企业陆续引入水洗设备,到2005年,共有6家企业引入水洗生产设备,6家水洗羽绒产业年产羽绒均在1万吨以上,远销浙江、湖北等七个省份。厂房也由铁皮厂房变为钢筋水泥厂房。以柳桥集团为代表的外地羽绒企业开始陆续进驻桥圩羽绒城。
制品阶段
2006年,港南区政府决定在市江南工业园区打造2000亩的羽绒城,桥圩镇羽绒企业陆续到江南工业园区羽绒城建厂,并进行羽绒制品生产,其中制品年产亿元以上产值的大型企业有四家。2007年港南区被中国羽绒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
2008年,金弘羽绒有限公司率先迈出桥圩羽绒制品的出口脚步,羽绒制品通过船运往国外。2012年,在江南工业园区羽绒城年产值达亿元以上的桥圩羽绒企业达到十多家,代表企业有华强羽绒有限公司、运通羽绒有限公司、亨利来羽绒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