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own > Domestic news > News content
2015-03-31 来源:安徽日报 浏览量:2317
3月20日,记者来到无为县西郊的无城镇董桥村,这里大大小小的羽毛羽绒加工企业星罗棋布。虽说旺季还未到来,可工人们却加紧制作羽绒被、羽毛球等产品,海外订单早已排到了今年7月份。
过去,董桥村属典型人多地少的落后村庄,大部分农民都远赴他乡务工。如今,很多村民陆续选择返乡掘金,这里已先后涌现出30多家羽毛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超过2亿元,年收购加工羽毛11580吨,占据全国80%的羽毛市场份额,年交易额达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羽毛第一村”。
“去年,我们生产羽毛球260万打,销售额达1.2亿元,产品远销日韩、东南亚及欧美地区。 ”从普通家庭作坊,成长为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大型羽毛制品企业,潘庆好把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潘庆好告诉记者,羽毛羽绒业与家禽养殖密不可分,为确保原材料购进,公司在农村扶持多个农户发展禽畜养殖,并为他们提供技术、资金和销售上的帮助。然后,把他们废弃的各种家禽羽毛买来,再经过加工生产。由于产品基本靠纯手工制作,这就决定企业用人需求大,因家乡不少农民都外出务工,因此劳动力颇为缺乏。
面对这一困难,潘庆好在周边农村设立多个加工点,吸引300多农村及城镇不能出去打工的富余劳动力,对腿脚不便的老人,公司上门取货。
“这种‘工厂+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还吸引一大批返乡创业者。”潘庆好自豪地说,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大型羽毛球专业制造企业,年生产羽毛球毛片10亿片。
多年前从无为走出去打拼的李方义,如今已在浙江萧山拥有了一家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的羽绒厂。见家乡羽毛羽绒产业蒸蒸日上,他毫不犹豫投资4000万元回家创办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2014年产值达2.4亿元。 “近年来,羽绒板块经济逐渐向内陆转移,加上政府‘凤还巢’工程的实施,跟我一样在外创业的人返乡愿望明显增强,大家纷纷回来,力争把家乡的小羽毛扶持成为大产业。 ”李方义话语中透着坚毅。
据无为县政府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县羽毛羽绒企业共实现产值40.2亿元,为国家上缴利税5578万元,羽毛羽绒业已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截至目前,该县羽毛羽绒企业达57家,形成羽毛片、羽毛球、水洗绒及绒制品四大板块生产格局,产品成功漂洋过海,销往美国、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外市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