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own > Company news > News content
2014-03-27 来源:中国羽绒 浏览量:2569
2013年3月,我国开始爆发禽流感疫情,禽肉及其制品旋即滞销,由此造成了养殖户不敢养殖,新的原料供给出现问题,从而导致了羽绒价格的快速上升,给羽绒行业带来了一次短期的波动。据了解,3月鸭苗的价格2.5-4元一只,而4月份降至0.2元一只仍然无人问津,养殖户对禽业的预期变得很低。从3月底至6月,中国共报告了130例人感染禽流感的确诊病例,其中死亡37人。疫情波及浙江、安徽、江苏、江西、山东等主要羽绒产区和贸易区,受疫情影响,中国羽绒的出口也遭到部分国家的限制。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由于其结构特点,一般感染禽类,但是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产生结构改变,就获得了感染人的能力。禽流感早在19世纪后期就被发现,历史上多次爆发并产生了很多变种。由于羽绒是鹅鸭养殖业的副产品,因此禽流感的爆发对羽绒原料的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再加上此次禽流感能够感染人且致死率很高的特性,让消费者很警惕地远离一切与禽类有关的产品,羽绒产品自然也收到波及。
上半年是羽绒产品的生产旺季而非销售旺季,因此禽流感对羽绒产品销售的影响没有立刻显现,这种影响更多的反映在了生产环节。
禽流感爆发后,羽绒企业对未来原料短缺的预期使得原料持有者开始惜售,市场流通率变低,价格增长迅速,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恐慌,不少羽绒制品企业都向协会反映,买绒开始变得很困难。2013年3月下旬,GB90%的白鸭绒价格为35-36万元/吨,到4月份就达到了65-69万元/吨。原料的大幅涨价,给主要生产企业带来了很多直接问题:一是前期订单不能兑现,造成了大量的违约现象。要么订单违约,要么供应商亏损,使企业经营左右为难;二是采购原料的流动资金增大,增加了企业贷款的压力和困难。
针对企业反映的困难,中羽协迅速反应,在各大媒体上连续发表了《合格羽绒制品不会传染禽流感》、《高温可杀灭病毒 禽肉可安全食用》两篇文章向消费者和业内同仁宣传讲解食用禽肉和食用羽绒制品的安全性,打消大家的恐惧感,树立禽肉以及羽绒制品的消费信心。同时还在行业网站上登出了《致羽绒行业经销商的公开信》,告知经销商事实,希望业内同仁能够相互理解,共度难关。
随着6、7月份疫情的逐渐消失,羽绒的价格迅速的回归理性,原料市场的交易也很快恢复,羽绒制品的生产也随之正常。但是价格的回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恢复到禽流感爆发前的价格水平几乎没有可能。原料价格的增长最终将导致产品涨价,随之而来的又是一系列的问题:价格上涨导致出口下降,内销减少,整个羽绒制品市场萎缩;为节约成本,再加上高价位带来的风险收益,羽绒产品的质量有很大下降可能。
禽流感不会立刻消失,今后还会有爆发的可能,作为受其影响的羽绒行业,如何防止2013年这样的情况出现,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通过此次事件我们能认识到,信息的顺畅通过对于突发事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是行业内部的信息流动,还是消费者需要掌握的行业知识,都是减少事件影响的重要条件。未来,业者们需要从这两方面下手,一方面加强行业的信息交流,增强交流的频率和实效;另一方面,还要投入大精力,让消费者真正了解羽绒,了解羽绒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