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down > Company news > News content
2014-03-26 来源:贵港日报 浏览量:2977
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并称“全国三大羽绒基地”的港南区,2007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2013年底获得复评。全区现有羽绒企业120多家,2013年实现羽绒业总产值28.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3以上,从业人员1.5万多人,汇集了全国30%和世界18%的羽绒深加工基础原料,建立起国际性羽绒毛原料收购网络,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传统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桥圩镇有2000多人走街串户从事鸭毛收购,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泰国、老挝、越南等周边国家。在收购过程中,他们发现经过加工的羽绒销路很好,便尝试用土办法对羽毛进行粗加工,再将加工出来的粗绒出售。这一时期,羽绒业的加工工具较为简单,基本属家庭作坊加工。
1996年,刚刚成立的港南区委、区政府决定进一步做强做大羽绒业。当年底,规划建设面积400多亩的桥圩镇羽绒城,并开发建设1000亩的羽绒城一期工程,安排65家羽绒厂落户,彻底改变了羽绒企业分散经营的局面,港南羽绒业开始由低层次的粗加工逐步向高层次的深加工发展。
进入新世纪,该区羽绒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研究解决阻碍羽绒业发展的瓶颈,为港南区羽绒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一阶段,该区羽绒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大大增强,羽绒业成为了该区的支柱产业。
构筑羽绒业发展平台
港南区坚持“重点发展羽绒龙头产业”的工作思路,重点扶持、引导羽绒业加快发展。
该区制订实施了《港南区羽绒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0—2020)》,每年财政预算200多万元作为羽绒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羽绒产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2012年,该区筹资1.8亿元投入江南工业园羽绒工业城一期征地拆迁和道路、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融资3.5亿元加快推进羽绒工业城和环保皮革城路网、管网设施及废水处理厂建设。还多方协调解决桥圩水厂扩建资金145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羽绒生产用水困难;与供电部门理顺了变压器增容所需的资金1200多万元,在青山园羽绒小区增设25台450千伏的变压器,解决了68家羽绒厂的用电问题。据了解,仅2013年,该区就破解羽绒发展中遇到的用地、招工等困难和问题50多个,目前,全区羽绒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羽绒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该区多次组织招商骨干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安徽国际羽绒节”和“浙江萧山羽博会”等大型推介活动。同时,邀请浙江萧山、广东吴川等羽绒产业发达地区100多人次客商前来考察。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理事长姚小曼多次带领国内羽绒集团高层领导到该区调研考察、传经送宝,为更多的羽绒企业到该区投资置业提供了宝贵支持。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集聚效应,该区先后吸引了华强羽绒、金弘羽绒和扬翔屠宰加工等一批羽绒企业落户羽绒工业城。目前,该区羽绒业初步形成了以324国道为轴线,以江南工业园羽绒工业城和桥圩镇、八塘镇、湛江镇为集中点的点轴结构产业集群带。2013年,全区原料毛加工量达7.8万吨,羽绒业总产值28.8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36%和30.7%,羽绒制品产量达到250万件(套),5家羽绒企业获“自治区畜牧业龙头企业”称号,2家羽绒企业获“贵港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让港南羽绒满天飞
羽绒业属朝阳产业,随着国民消费水平持续增长和消费理念不断更新,羽绒消费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港南区羽绒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港南区发展羽绒产业集群具有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和区位优势。该区年原料羽毛加工量已近8万吨,具有发展羽绒制品深加工业最为丰富的原料;羽绒生产使用的水、电、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水陆交通发达,产品内销、出口均方便快捷;已基本完成一期3000多亩土地征收和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产、在建、签约入园羽绒及配套企业17家;羽绒产业从大型养鸭基地建设,到初级分毛加工,到水洗羽绒加工,到羽绒制品加工,到羽绒仓储物流、技术研发等产业链框架已基本搭建,港南区羽绒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港南区委书记罗尚民、区长杨亚俊介绍,下一步,港南区将围绕建设全国最大的优质羽绒原料加工基地,重点推进羽绒工业城开发建设,发展以水洗羽绒加工、羽绒服和羽绒寝具加工为主导,以羽绒产品展销、羽绒产品期货交易、羽绒加工技术产品研发为支撑,以羽毛高蛋白生产、纺织品加工、鹅鸭食品加工、包装制品生产为关联的产业集群区,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到2020年羽绒业总产值将达150亿元,进一步打响“中国羽绒之乡”品牌。(凉 雨 党勇评 樊盼盼 梁 勇)